文化建设

07
07月
2025

文化建设“八项工程”丨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精神力量滋养人心

发布者:小编

  为了化解校区老旧◆★★◆◆■、道路环境较差等问题,宁波从一批重难点路段入手,通过风雨连廊◆■、人车分流等微改造,因地制宜打造“最美上学路”。展开宁波的城市地图,190多条各具特色的“七彩惠民路”,联通学校◆◆★■、医院、菜场、社区等160多个单位■★★★,大幅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。

  近年来,我省聚焦◆◆“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”,积极探索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转化的模式,为高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、打造社会文明新高地■■■■★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。

  深化文明乡风,激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。当前,我省一地一策,用好各地优势和品牌,全面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■■■。嘉兴组建“红船小讲解◆■”队伍、启用“红立方”有礼驿站,打造“红船领航”文明新实践品牌;金华推出◆■★■◆“八婺实践说”★■■★★■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■■◆◆★”;衢州把有礼待客、有礼观赛、有礼出行、有礼餐桌等作为全民公约,让每位老百姓成为■◆■★■“衢州有礼”的形象代言人◆◆◆◆。

  宁波市文明办主任 童华斌★★■★■:我们因地制宜开展微创意★◆、微改造、微提升,真正把文明城市创建,转化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场景,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获得感■★。

  金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晓峰:将更加注重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,打造更多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成果★★■■★★,让文明之风吹遍八婺大地★■■。

  不仅是全国文明城市“满堂红”,近年来,我省已涌现全国道德模范(含提名奖)85人★◆■,“中国好人”655例,并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◆◆、站全覆盖★■◆◆。眼下◆★■■,浙江正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,推广“文明礼让斑马线◆◆■■■◆”“用餐不浪费■■★◆■★”◆■■★■“聚餐用公筷★■”■◆■“文明观赛文明观演”等群众性文明行动,让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,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◆◆◆。

  在全国文明村江山市白沙村,村里第四部村志刚刚完成编撰。一张张照片★■★◆◆◆、一个个数字,不仅记录了家乡的变迁★◆★★◆◆,更是指引村民们奋进的精神力量★■■★。

  正值梅雨季,每天的早高峰比往日更拥堵。但在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,上学路井然有序◆◆◆。空中俯瞰,一条蓝色的百米连廊通达校门口◆★■◆■★,不仅为学生和家长挡风遮雨★■★◆,地面还铺设了班级标识,送学又快又便捷。

  江山市白沙村党总支书记 郑日福:写村志是一个归属感◆◆■◆★■,通过一个归属感增加一个村的凝聚力★■◆■★,也促进一个村的乡风文明。

  浙江省委党校二级教授 陈立旭: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我们要围绕打造社会文明新高地,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,在培育时代新风貌上实现新提升,在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上实现新提升,在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上实现新提升。

  衢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莉:我们深挖掘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的精神内核,把“有礼”融入到文明培育、文明创建、文明实践各个环节。

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主任 王宇:我们的文明品牌,与我们人民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的场景紧密相连■◆★■,因此它是很有生命力的■★■■,也是得到了群众的自发自觉自发的支持和配合。

  文化铸魂,精神立德。浙江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,不断提升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认同感。眼下★■◆■★■,全省正围绕持续深化◆★■■■◆“八项工程”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■◆◆■、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,建设社会文明新高地,打响“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”品牌,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塑形铸魂赋能◆■★■◆。

  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、内容★◆★◆■◆、服务送到百姓身边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,宁海县★■■★◆、桐乡市、东阳市、江山市、开化县◆◆★★■★、岱山县、嵊泗县■◆◆■■◆、温岭市等8个县(市)获评全国文明城市,我省11个设区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★■◆◆“满堂红★■”,往届16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全部通过复评。至此,湖州市◆★◆■、嘉兴市、舟山市的市、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,江山市、开化县★◆◆◆、岱山县◆■、嵊泗县等4个山区海岛县创成全国文明城市◆★■,实现零的突破。